分子科学学报

期刊导读

科学理性对待疫情解决学生就业困惑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案例详情

刘某,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6级5班学生,来自江西吉安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该生性格较为内向,朋友较少,在校期间,成绩处于班级中上等水平,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面对今年铺天盖地的疫情通报,她寒假在家感觉十分焦虑,尤其对于就业问题。为此,我通过QQ主动找她进行多次谈心谈话,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担心疫情对经济乃至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很大,当前专业对口工作竞争激烈,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她说,身边好多同学选择了专升本考试,也同家里人商量过此事,又怕考不上耽误了就业择业的最佳时期,处于犹豫不决状态。因此,她对未来发展感到十分迷茫。经常假想如果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该怎么办?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在剩余的大学时光里,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做些准备?这种对未来的迷茫使该生思想进入不稳定期,焦虑不安。

问题本质

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自我认知偏差。疫情当前,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尤为关注,有些人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热门行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需求,盲目投递简历跟风,结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导致怀疑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消极的情感与不良行为。

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规划水平较低。不少学生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没有必要过早进行规划,往往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才后悔莫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家长没有给予正确指导。当孩子表现出迷茫、焦虑、不安等敏感时期行为时,相当一部分家长并没有察觉,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父母应该相信子女,鼓励其自由探索,但要适时地予以指导。不能过度干涉子女就业选择,但也不能放任孩子逃避就业。

解决思路及实施方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并给予建设性意见。学生碰到问题时,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如:自暴自弃式的躲避问题或者不经思考鲁莽行动等。作为辅导员,第一时间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了解到学生所遇的问题,我在与刘某沟通后,发现该生性格偏急躁,常常产生“毕业即失业”“不知向何处努力”等消极念头。了解到问题关键后,我采取“以身说法”的方式,向刘某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求学和就业故事,并向该生解读了往年毕业生就业数据,针对该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关于未来是就业还是升学,给出了个人建议。

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学生出现就业困惑,由于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容易迷失自我。为此,我在网上搜寻适合刘某的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通过线上测验帮助她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引导她从新冠疫情中认识到医务工作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并鼓励她写一份个人职业规划书,要求她重点突出选择职业的理由并分析为何适合自己的原因。

借助学生身边同学及亲人的力量消除其就业困惑。周围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当学生出现消极或极端情绪时,积极同学生周围的同学和亲人进行沟通,掌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安排与她同寝室的班干部带领该生积极地参与学校线上抗疫宣传活动,发挥她的画画特长积极投稿,以此缓解她在家的焦虑情绪,向其传输正能量,同时,指导其亲人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勇气走出就业困惑。

处理效果

第一,她的精神状况得到较好恢复,失眠、焦虑、强迫等行为得到改善;第二,她开始主动与同学们在班级群交流,与班干部、同学们相处融洽;第三,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与决心;第四,她开始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积极锻炼求职技能。

经验启示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加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帮助她们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过去,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积极与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营造“爱”的氛围,帮助学生快乐成才。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辅导员有义务也应有能力领导学生营造“爱”的氛围,培养每位学生的“班级归属感”。通过不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咨询、就业讲座、特色班会、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处事态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积极为学生身心成长创造广袤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