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科学学报

期刊导读

狂热分子的启示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9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

看到《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这个书名,可能有人会感到陌生。这本书2008年才被翻译为中文,而它的英文原版诞生于60多年前。作者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自学成才,长年在码头当搬运工,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他从考察码头工人运动开始,深入研究群众运动,从而成为群众运动研究专家,52岁时成为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80岁时获总统自由奖章。他的著述大多涉及社会变迁与群体传播问题。《狂热分子》是他的第一部著作,被视为社会科学经典之作,一出版就行销50多万册,后来被译成10余种语言。该书探讨了各种群众运动的共有特征,从参与者到运动的领导者的动机和心态,他把德国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印度独立运动、纳粹主义、共产主义、犹太复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等,均看做“群众运动”加以客观地考察。这是一本思考之书,不避讳提出一些片面的真理,开拓了新的思路,帮助架构一些新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让“运动”这个沉重和严肃的主题轻松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人掩卷深思。读罢《狂热分子》,心里会很“狂热”,因为对群众运动、群众心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书中随处可见智慧的思想。这里的三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写读书笔记时,有的还附上了远比笔记长得多的霍弗警句辑录,可见该书的思想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狂热分子》的主旨是分析群众运动的特质,这里的群众运动包括政治运动、革命运动、社会运动、宗教运动、民族主义运动等,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

书中所称的“忠实信徒”,是指群众运动中坚的追随者,他们狂热地相信自己的信仰、主义绝对正确,而其他人的信仰、主义则绝对错误。除了这些“忠实信徒”,作者还探讨了言辞人、行动者等运动中的其他角色。

这本书对于中国内地的读者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从一个我们很不熟悉的角度构建问题。之所以说我们不熟悉,是因为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经历了一场接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被重新构建的意识形态,以及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看问题、想问题的方式。《狂热分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角度,让我们反省我们民族所经历的这一切。

这本书于1951年出版,后来的史实证明,作者的观点是相当有预见性的。我们可以试着用《狂热分子》中的理论来解释我们国家在经历浩大的群众运动过程前前后后所出现的一些现象。例如,作者认为,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它产生的能量可以推进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国歌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新中国国歌,而我们的历史教材也将近现代的屈辱史划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培养忧患意识,让它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燃烧。

霍弗说:“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一枚徽章。”这使我想到“大跃进”时期喊的那些口号,尽管没有使人们的生活改善,但不少人却在不切实际的口号中,干得劲头十足。作者还说:“当一个群众运动开始吸引有事业野心的人加入,就是该运动已过了全盛时期的征兆;它不再以创造新世界为务,而只求掌握和保有现在。”他引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运动提供的岗位和职位愈多,“它吸引到的劣质人才就愈多,到头来,这些政治攀缘者会充塞于一个成功的党,致使其昔日的忠诚战士再也无法认出它的本来面目。”

除了帮助我们分析、认识国情之外,这本书对我们自身的指导意义也是巨大的。正如书的简介中所说的那样:“要说霍弗是在探讨群众运动,还不如说他在探讨人性。”当今有一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当成未来的“意见领袖”来塑造。书中关于“言辞人”的探讨,则可以作为对他们的忠告。正如作者所说:“他们当初站起来对抗旧秩序,嘲笑它的不合理与无能,指责它的不合法和高压政策,要求它给予个人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自由。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些响应他们呼吁的群众,渴望的是和他们一样的东西。”

这本书把我们引向思维的另一个角度,无疑有利于我们对某些社会现象有更加全面的思考。因为群众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比个体更能真切地反映人性的复杂、多面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