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科学学报》
文章摘要: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henxiong Glucose Injection, SGI)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和川芎嗪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获取化合物和疾病相关靶点,筛选出两者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STRING平台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素和川芎嗪抗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共15个,涉及环氧合酶途径、胞外基质结合、抗氧化活性等过程,且与血小板活化、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通路密切相关。丹参素、川芎嗪与核心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乙酰胆碱酯酶均能形成结合能较低的稳定构象。综上所述,SGI可能通过环氧合酶途径等生物过程治疗MIRI,并涉及胞外基质结合、抗氧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且与血小板活化、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SGI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阐明SGI抗MIRI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9540/j.cnki.cjcmm.20211108.401
论文分类号:R285